beat365(中国)·正版唯一网址

您好,欢迎进入beat365平台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乐动LDSports媒体与平台“常态接合”:2022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新闻界

发布时间:2024-09-16 02:46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媒体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经历了从“清零”到常态防控的转变,北京因成功举办冬奥会而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这些重大事件为新闻业探索融合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受到互联网平台全面介入的影响,数字新闻业在新闻生产、内容分发与用户接受层面激发出新的活力,数字新闻业整体进一步实现朝平台接合的转型。在总体性的技术环境下,危机话语始终悬浮在新闻业的发展进程之中,这推动新闻业因时而变,借助技术革命而进行生产环节更新与组织流程变革。

  本文尝试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新闻报道为考察对象,归纳新闻业的年度实践特征,分析探索本年度中国新闻业创新实践的理论潜力,并尝试阐明上述创新实践对于未来新闻业的启示。总体上看,本年度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特征: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这三个特征共同构筑了当代中国新闻业的实践框架,也预示着新闻业平台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以上述新闻生产、触达技术与监管理念为观察维度,本文尝试归纳其中暗含的中国新闻业发展主线: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常态接合”。在数字时代,平台接合意指数字新闻业的内容产品与不同数字媒体平台之间的形式互动和逻辑互嵌。新闻内容的生产逻辑、分发流程与接受过程始终建基于新闻机构与数字媒体平台的互动关系之中,这种接合在数字媒体平台上日渐常态化,推动着新闻业向互联网平台接合的深度转型。

  2022年,中国新闻业更加常规化实施“优质内容生产+平台分发扩散”机制,新闻生产过程体现出对互联网平台更高的重视程度。平台化的新闻生产环节要求专业新闻机构主动适应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展示与分发规则,将平台化的认知逻辑与表达倾向有机地融入新闻内容之中。其具体表现是,专业媒体围绕着互联网平台建立起了一套常态化的内容生产体系、新闻叙事结构与评论预置观念。更进一步来说,平台逻辑实际上影响甚至规范着专业新闻生产的流程革新,后者的实践体系始终围绕着“数字性”的自我革命而展开。

  2022年内,我国主流媒体机构能够综合地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选择新闻主题,生产文字产品,采集音视频内容,创造虚拟报道等,这些手段的运用使得新闻内容生产更好地符合数字媒体平台的传播与发展规律。

  中央级主流媒体的融合新闻生产体系已颇具规模,引领着我国新闻业常态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以人民日报为例,截止2021年,人民日报已拥有报、刊、网、端、微、屏等十多种载体,网络媒体320多家,综合覆盖人群超9亿。这样的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让“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多元生产、分众传播”的数字化生产成为常态。

  正是基于这样的全媒体生产体系,各大央媒才能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工作中突破既有的生产流程,在融合传播和数字叙事方面不断创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东道主国家广播电视台和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合作伙伴,依托着“5G+4K/8K+AI”技术战略格局,以尖端的拍摄装备、领先的转播技术保障了冬奥会的转播活动,创造了仅在总台多平台跨媒体总触达人次超628.14亿的辉煌传播纪录。前沿的数字技术运用也是全媒体生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GTN在北京冬奥会报道之中积极探索“虚拟演播厅”的应用,以广电级导播效果服务于全球冬奥运动员和冰雪明星的系列采访报道,成为北京冬奥会数字化报道的一个亮点。

  除自有渠道的生产与传播之外,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体系也为各级媒体提供了“内容供给”。据统计,在北京冬奥会报道之中,新华社设立了冬奥会报道团发稿中心,发稿中心共播发各类稿件6.1万余条(张),其中,文字报道8100余条,图片报道5万余张,新媒体原创报道3000余条,文字单篇最高采用超过4700家。

  常态的数字化生产意味着专业媒体需要关注互联网平台上的受众关注热点,辅助判断发掘新闻主题,以较强的互联网思维指导新闻内容生产的议程设置。根据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的调查,截至2022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获得快速增长,通过各类渠道及终端观看短视频的网民占比达93.2%,这意味着平台化的信息用户已经占据网民的绝对主体。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融合在全媒体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科学传播、虚假信息澄清、舆情监测、情绪导控、数据发布、应急宣传等方面发挥出协助治理的积极作用。

  比如,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爆发时,“深圳卫健委”作为卫健领域内的垂直类公众号,以用户所关心的疫情信息为抓手,配合通俗易懂的内容风格,粉丝迅速增长至2000万,获得公众广泛赞誉。除了主流媒体机构的重大事件报道外,互联网公司也在探索AI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AIGC),百度公司发布了AI助理,覆盖了各种AIGC应用,包括AI自动生成文字、图片,图片转换成视频,代表了当前智能化新闻生产的主流产品类型。

  深度融合的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叙事必须对不同平台体系的传播规则进行分别处理,在生产环节实现新闻内容的跨平台接合;既坚守专业或宣传逻辑,又遵从或把握平台逻辑。2022年,视觉化、情感化的新闻内容在不同平台上均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成为跨平台新闻叙事的主要策略。

  视觉化的新闻叙事诉诸于丰富的音视频素材来重构新闻内容,以多维度的接受体验激发用户的愉悦感,增强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为此,主流媒体持续在传播渠道方面进行移动化转型与视觉化探索。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设立了融媒体体验区,提供智能化、交互性、沉浸式融媒体验服务。使用者可以在体验区近距离感知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与虚拟人物实时互动,体验XR演播室,获得全方位的视觉冲击与沉浸式体验。冬奥会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控系统团队所构建的开幕式AR直播呈现系统,完成虚拟雪花实时制作,采用50帧播放速率进行大屏幕画面播放,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互联网平台为新闻业设置了情感化的实践生态,以富含情感要素的新闻内容来唤醒新闻用户的情感共鸣,是数字新闻业的核心转向之一。央视网新闻频道对二十大代表风采进行了专门报道,从代表本人的工作生活切入,语言平淡质朴,更能引发用户共鸣。微博配合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积极开展#我是火炬网络护跑手#网络宣传推广活动,吸引超过4000万人为火炬护跑,建立超话社区,邀请今年与往届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入驻,他们发布赛场内外的感受,与无数网民同频共振。通过这些视觉化、情感化、交互化的新闻叙事,用户更多进入全包裹式的新闻生态之中,更能感受到数字新闻叙事的创新体验。

  数字化的新闻生产要求新闻生产环节内置用户意识,这种用户意识与前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观念的显著区别在于,用户的关注、点击、转发、点赞等参与行动成为影响新闻生产的重要前提。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用户彼此连接,社交化的新闻平台成为新闻内容赖以传播和再传播的基础渠道。准确回应公众关切、有效激发用户共鸣,是舆论引导产生实效的关键。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打造的公众号“浙江宣传”5月30日上线以来,主题鲜明、文风犀利,以“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为策略,准确抓住了新闻用户的眼球,实现了良好的价值引领效能。包括《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新闻发布勿犯七个低级错误》等在内的多篇文章受到用户的广泛转发,形成了现象级的传播热潮。

  新闻内容的再媒介化也成为数字媒体平台上的一种新现象。媒体发布的素材能够被用户借鉴,生产出新的衍生产品,形成新闻内容分发的“长尾效应”。冬奥会报道中,从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到新晋“顶流”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再到“我的眼睛就是尺”的“濛式语录”,融合情感元素的短视频极大地重构了媒介生态,通过视觉化的传播内容实现呈现与共情、引导与记忆。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联合新华社甘肃分社、敦煌研究院一起策划推出“敦煌里的中国节”系列长图,将敦煌文化用新媒体技术呈现出来,受到了用户欢迎和二次创作,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实践。

  本年度,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与新闻分发的介入与改造愈加精准化、系统化,具体表现在矩阵化的新闻机构格局、精准化的算法推荐机制、网络化的新闻产消行为等三个方面。

  主流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与传播优势,专业的采写编评团队能够因循技术创新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即时捕捉社会新事件,生产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新闻内容,产生了较好的议程设置效果。

  矩阵化的平台账号布局是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特别是强化移动传播的成果。202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

  11月14日,浙江省安吉县发布《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安吉新闻集团)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8)》,率先启动第二轮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闻记者编辑向全媒体人才转型。在“喜迎二十大”的报道中,央视新闻不仅在央视网、客户端上设置了专门的页面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也根据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特点进行有影响力的报道。在新浪微博上,由央视新闻所主持的话题#二十大#获得了超过47亿的阅读,引发了90余万的讨论,极大地覆盖了触及了社交媒体用户。新华网的“中国这十年”系列报道活动,以现场直播、热点报道、数说这十年等栏目获得广泛关注。

  矩阵化的新闻机构体系同样允许新闻机构探索新的内容生产风格,将日常化、体验化的叙事视角纳入新闻叙事之中,并借助矩阵化的新闻平台对其加以传播。这方面,一些中央级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已成为“超级影响者”,具有极强的矩阵化议程设置能力。

  目前,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新浪微博粉丝数突破1.5亿,在抖音平台上粉丝数超过1.6亿。新华社官方账号在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1亿,抖音平台上粉丝数超过5800万。央视新闻微博账号拥有粉丝超过1.3亿,官方抖音号拥有粉丝数超过1.5亿。而各级主流媒体也在积极探索融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策略与组织机构改革方向。如上海报业集团启动“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精选了20个入驻第三方平台的工作室,尝试孵化、扶持一批扎根于民生、财经、科技、国际传播等报道领域的“种子选手”,催生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的红色大V和“塔尖”IP。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诸多居家的专业新闻记者、编辑、编导、摄像以及主持人等新闻一线采编人员自发地拿起手机进行新闻采编工作,变“后方”为“前方”,由专业生成内容(PGC)转型为用户生成内容(UGC),更催生出了一种全新的专业用户生成内容(PUGC)

  智能算法擅于将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反复推荐至用户的新闻流之中,为用户设置了议题高度聚焦的新闻套餐。在互联网平台上,智能算法为用户培育了新的新闻文化,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与主流媒体的回应。智能算法以平台存留度为主要目标,持续为用户推送他们所热衷的信息内容。用户反复接受同质化信息,会导致新闻接受逻辑的孤岛化,进而面临个人认知、情感与行动层面上的极化风险。

  由于智能算法技术为新闻业带来了伦理风险,新闻业与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推荐算法的突出影响,并通过新闻法规与内容生产两条进路引导技术向善。一方面,政府部门结合智能算法技术的实际情况积极设定政策法规。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开始实施,其核心要求包括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等干预信息呈现,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等。另一方面,主流新闻媒体则顺势而上,既在近些年主动推出“党媒算法”“媒体大脑”等一批具有正面价值导向的智LDSports乐动体育能算法,又积极运用智能算法推荐所带来的可能性,探索算法“善用”。

  如近年来,人民日报上线了“人民号”,尝试以党媒算法打造良性传播生态。新华社推出 “媒体大脑”,在数据源头、数据出口等多个环节强调算法的价值导向。2022年,主流媒体尝试运用智能算法推荐机制,以创意新闻内容精准触及特定年龄段的用户。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按照“全员做视频,全员懂视频”的工作要求,制作冬奥新闻短视频和精品视频200余条,总播放量超百亿,带动新版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增下载量超160万,最高日活达454万。这些短视频内容在不同平台上被智能算法推荐给用户,创造出30余条短视频播放量超千万、多个作品阅读量过亿的话题。

  互联网平台催生了更加主动的新闻用户,他们通过点赞乐动LDSports、转发、分享等功能参与新闻报道的分发与阐释,形成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新闻产消活动。主动的新闻用户不仅能够积极适应数字平台的技术逻辑,为主流媒体提供优质的“新闻原料”,也能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红人,成为正面价值的传播者。2022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与B站UP主合作共创内容,或复原三星堆面具,或用3D沙盘重现四渡赤水等长征中经典战役,内容生动有趣、传播效果正面。北京冬奥会期间,头条新闻与微博校园合作举办四场直播,与行业kol现场连麦,向网友科普奥运知识、传达奥运理念。

  互联网平台上的新闻用户不仅是新闻事件的接受者,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与参与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视频内容与直播内容能够推动裂变式的社交传播,实现了滚雪球式的放大效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尝试竖屏直播,除夕夜超过1.2亿人在微信视频号“竖屏看春晚”,直播间点赞数超过3.5亿次,总评论数超过919万次,总转发数超过551万次。

  系统性的信息要素流通与参与式的新闻体验对于数字新闻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平台新闻生态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就在于促进信息要素的有序、有效流通。数字新闻业人机共生的愿景为新闻业带来了伦理挑战,这在平台接合维度为新闻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当前新闻行业监管逐渐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场域,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化特征。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平台既允许用户能够便捷地“阅读”遍及平台的新闻内容,也允许用户与新闻内容产生多维度的体验共鸣,获得一种“人机共生”的数字化生存方式。

  当前乐动LDSports,伴随着新闻用户主动地借助数字媒体平台所提供的点赞、转发、评论等不同的技术功能进行自我表达,由计算机所中介的人际交互成为平台新闻最突出的特征。有赖于以web3.0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设施的革新,新闻业能够以更加沉浸式的方式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新闻体验,“人-机关系”被极大拓展。新闻生产传播也逐渐纳入人工智能,开启人机协同阶段。新闻用户能够凭借被极大扩展的信息技术来获得对新闻现场的沉浸式体验,来获得无限逼真的新闻事实。这种沉浸式的新闻现场得益于AR、VR、4K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创新使用。这些数字技术能够在个体维度上创造出一种逼真的新型拟态环境,供用户在其中生存、社交乃至创造意义。

  2022年央视网和抖音联合出品《种花家这十年:一路生花》,综合运用短视频、互动游戏、手绘国漫等年轻态表达方式,依托强大的AI换脸技术,实现用户通过上传个人照片完成“换装”,化身为航天员、新农人等5个新时代代表性角色。用户既可以在空间站开展太空实验和出舱任务,也可以在滑冰馆体验花滑,或在茫茫大漠跳飞天舞。用户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积极的精神感染。

  唯有对人类的感官体验与社交关系的全面重构才能创造出新兴的“新闻元宇宙”,并对人机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人类与数字技术的互联共存是未来信息生态的发展方向。

  积极向善的信息生态在平台时代受到极大挑战,虚假新闻、仇恨言论、网络暴力等问题在平台上层出不穷。在去语境化、不透明的信息传播环境之中,用户对信息内容抱有更深的不信任感。新闻平台治理事关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建设,也对数字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由信息监管部门与数字媒体平台所共同参与的平台治理既呈现出以强化价值引领的平台生态治理理念,也在实践层面表现为多维并举的平台生态治理策略。

  2022年,中央网信办继续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关注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打击网络谣言,整治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规范传播秩序,算法综合治理,整治春节期间网络环境,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1月下旬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4月8日起,开展“清朗·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4月24日起,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9月2日起,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

  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响应“清朗行动”,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多重形态、多维并举的平台治理行动。截至2022年11月下旬,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哔哩哔哩、小红书、知乎、豆瓣等重点网站平台共处置传播网络谣言账号5400余个。如微博在谣言内容管控处置、辟谣工作机制建设、辟谣成果大力宣传等方面做了复盘和总结,尤其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热点、重要国际事件等重要节点,秉持“专”“严”“实”的总体要求,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此外,新浪新闻“捉谣记”栏目,致力于求证热点事件中的谣言,将辟谣内容制作成单条新闻、专题、榜单、长图海报、H5等形式,在PC端、移动端、社交端多端口进行传播,也产生积极的网络辟谣效果。

  除专项治理行动之外,以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信息生态发展也是专业媒体参与平台治理的重要策略。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之中内置正面的价值观,借助视觉化信息与算法推荐等多种手段触及用户,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数字新闻套餐”,可发挥重大事件的舆论定调作用。党的二十大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生产视频节目与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种内容,以中文和英文进行重点报道,仅10月16日至19日三天就推出电视报道248条次,新媒体短视频、直播、图文、H5等共231条,全网总浏览量2400万,海外总覆盖量260万。

  上述三个方面的梳理表明,互联网平台意味着一种新的技术、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与新的新闻传播权力,它全面地介入新闻业的发展进程之中。2022年,我国新闻业的主流实践表明,新闻机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积极拥抱数字平台,并尝试通过融合数字平台逻辑来引领网络传播的新业态。

  本文尝试对本年度新闻业创新实践进行理论归纳——专业媒体对互联网平台的“常态接合”,所谓“常态接合”主要指称专业媒体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性生存和运作方式。由于平台逻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规则渗透在各个社会领域内,新闻业被动地进行了全面平台化。在数字时代,“常态接合”意味着专业媒体需要以互联网平台逻辑为基础自觉组织新的生产流程、分发方式与价值引领工作,其创新实践表现为平台化生产、智能化触达和生态化治理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

  第一,“平台化生产”指新闻媒体回应数字技术刺激的新闻生产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新闻机构的内容生产、分发与流通均受到平台技术框架的极大制约,需要通过生产变革来适应新的生产规则。立足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分发和用户触达的新闻机构,要实现生产知识和组织文化的更新,建构起符合数字技术发展规律的内容生产体系与传播体系。

  第二,“智能化触达”强调新闻机构能够立足于互联网平台制定内容规则,以自主的平台逻辑组织起新闻内容的分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新闻机构生产的优质内容,能够借助算法推荐更精准触达用户。为此,新闻机构需要进行跨平台的新闻内容生产和成熟的全媒体生产能力,在组织架构上呈现更灵活的全媒体组织体系。平台接合日渐成为常态实践,新闻机构的生产逻辑将更匹配互联网平台的运作逻辑。

  第三,“生态化治理”指的是新闻机构凭借内容生产优势参与正面的新闻议程设置,配合监管部门的治理行动,为积极的新闻生态提供内容基础。当新闻机构能够建立起传播矩阵,在平台上形成强大影响力时,就可以将LDSports乐动体育作为基础设施的数字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生产、分发与接受的有效工具,在组织上呈现更全面的平台化。在理念上,生态化治理代表着新闻生产逻辑与平台权力的深度融合,新闻机构与数字平台的间性一定程度上被消除,平台规则与内容生产规则极大融合。

  联系上述三个不同环节的关键,在于新闻机构的互联网平台逻辑。数字媒体平台建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在应用层面则与海量的互联网用户紧密相关,因而“平台”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技术属性与公共属性。正是出于对技术属性与公共属性的双重追求,新闻机构才热衷于主动接触平台,并基于平台逻辑进行内容生产和分发。数字新闻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新闻机构对平台逻辑的适应,而唯有坚守准确、可靠和透明性等新闻公共价值,新闻业才能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平衡之中把握平台逻辑,转向全面的“常态接合”阶段。

  上述新闻实践梳理与理论归纳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即专业的新闻机构如何在数字时代处理与平台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梳理与分析,我们认为,面对新闻内容跨平台接合的常态化实践,全面打造立足于互联网平台逻辑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数字新闻业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新闻机构必须将数字技术逻辑纳入行业更新与变革的进程之中,打造植根于新兴媒体技术与平台逻辑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全媒体传播体系指导自身的内容生产实践。随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不断发展,由人类主体与智能主体所共同构筑的数字媒体生态呈现出人机共生的发展态势。倘若新闻业未能建立起与数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体系,就会陷入“文化滞后”的陷阱之中。唯有立足于全媒体传播体系,积极推动全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闻内容生产的跨平台接合,才能实现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另一方面,在数字技术全面侵入人们的新闻接受环节时,保持人的内驱性表达动力及共情流能力至关重要。这在实践层面要求平台新闻业全面提升数字沟通胜任力,努力获得用户信赖,提升用户跨平台参与感。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给大量用户带来了碎片化、负面化的新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更应以专业的新闻生产和正面的新闻价值增进用户与新闻机构之间的亲密关系。

  值得反思的是,由数据指标的所引发的新闻流量迷思,以及严肃新闻在平台上的情感化、娱乐化倾向已成为数字新闻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带来多重隐忧。受平台权力崛起的影响,即使专业新闻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新闻业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由国家、市场与技术等多重逻辑所影响的平台新闻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毋容置疑的是,新闻业的公共价值应当成为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之间“常态接合”的基石,唯有在发展过程之中持续倡导“平台向善”,数字新闻业才能与互联网平台之间行程良性博弈与合作关系。

  注:原文标题《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常态接合”——2022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首发于《新闻界》2023年第1期:159-166页。

  作者 张志安,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委会理事长,上海 200433;田浩(通讯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上海 200433;谭晓倩,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广州,510275;

  友情提醒:因为微信公众号平台改变了规则,请在阅读后点击“在看”并加星标,这样才能在下一次推送时及时收到本号文章。

  原标题:《媒体与平台“常态接合”:2022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新闻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020-88888888